生物基材料是一種新型材料,由可再生生物資源(如玉米、甘蔗、纖維素等)通過生物、化學、物理等手段制成,如生物塑料、生物功能聚合物材料等。隨著碳中和目標的全球共識和國家頂層設計的政策支持,生物基材料的發展前景積極樂觀。然而,隨著長期市場趨勢的改善,生物基材作為一種增長軌道,仍然面臨著生產成本、技術成熟度、市場培育等挑戰。
在過去的兩個月里,多次行業會議并發表演講,就生物基材未來的工業化和商業化高速發展時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得益于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生物制造和生物基材的戰略意義十分突出,是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和碳減排的重要起點;
需求側帶動和供給側持續研發,生物基材迎來工業化和商業化的快速發展時期;
未來,生物基材的發展將向大宗化滲透。大宗化的首要問題是成本。從成本優化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關注新碳源帶來的成本降低路徑;
為了建立盈利能力,生物基材企業需要在同質化競爭和產能過剩之前通過快速的產品研發能力獲得高利潤,并通過與下游的合作加速應用的引入;
光源繼續對生物基材的長期發展持樂觀態度。我們相信,在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共識下,隨著產學研聯動和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生物基材將進一步實現產業化、多元化應用和高質量發展。
以下內容根據演講進行整理:
全球共識凝聚,政策、需求和供給驅動著生物基材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碳中和目標在世界范圍內達成共識,低碳綠色發展成為必然趨勢。其中,生物基材料已成為實現碳中和目標不可或缺的新興產業,具有環保、經濟、應用廣泛的優勢。在國家戰略目標的推動下,中國各部委相繼出臺了支持綠色經濟和生物基材發展的政策,特別是在今年剛剛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出,生物制造已被國家定義為新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宏觀政策的支持下,生物基礎制造和生物基礎材料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首先,從能源安全的角度來看,生物合成技術有望促進石油基材料的生物替代,減少對石油的依賴,解決能源“卡脖子”的問題。
其次,在碳減排方面,生物基材具有顯著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的特點,如綠色環保和資源節約。生產過程綠色環保,是實踐綠色制造的重要載體。
光源認為,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場供求的重要參與者的相互作用和滲透下,生物基材將迎來工業化和商業化的快速發展時期:
在需求方面,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場景,如箱包、家具、餐具和食品包裝、服裝配件等,已經開始使用生物基材。光源認為,終端需求將進一步推動上游材料體系的研發、工業化和商業化進程。